福建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建设单位
福建理工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
福建工程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 :2014-09-10      浏览:201

福建工程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学位类别: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科:适用于各专业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必修课

课程中文名称:自然辩证法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Dialectics of Nature

所在学院(公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总学时

已完成

时数

本    学   期   时    数

考试

(查)

18

18

合计

讲课

实验

习题

设计

作业

实习

其他

考查

18

18

  

  

  

  

  

总学时:18学分:1

课程简介(中文):

本课程主要讲授自然界、科学技术研究和科学技术社会(STS)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准确概括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正确地回答当代科学技术提出的重大社会与管理问题。

课程简介(英文):

The course is meanly to teach the laws of development of na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ety (STS),to accurately summed up the achievements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under the vis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correctly answer the major issues of contemporary social, technology and governance.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认识自然界、科学技术研究和科学技术社会(STS)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科技素养,开阔视野,推进科技文化事业可持续地和谐发展。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科学创造力,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分析和处理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紧密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准确概括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正确地回答当代科学技术提出的重大社会与管理问题。

课程内容:(各阶段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

绪论 2学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学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一、系统自然观

二、人工自然观

三、生态自然观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2学时)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一、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二、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4学时)

第一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

一、分析和综合

二、归纳和演绎

三、从抽象到具体

四、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第二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

一、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

二、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三、直觉与顿悟思维

四、移植、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

第三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

一、数学方法及其作用

二、系统方法及其作用

三、复杂性思维及其方法

第四节 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

一、科学实践的方法

二、技术活动的方法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4学时)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二、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

三、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

二、科学技术的组织机构

三、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一、科学技术运行与社会支撑

二、科学技术运行与公共政策

三、科学技术运行与社会文化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刨新型国家 4学时)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内容与特征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历史形成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内容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

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

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

教学要求:

学习本课程一方面要深入理解基本理论,明确各种理论的主要内容、价值意义;另一方面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意识地将所学理论应用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从而使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同步增长。

预修课程: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哲学、自然科学史、系统科学、科学方法论

适用于何方向:

学术型各专业硕士研究生

考核方式:

考试方式:课程论文

成绩评定:期末60%,平时40%

本门课程的教材与参考书目:

1、教材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2013修订版),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月。

2、参考书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人民出版社,1971

     [2]钱三强等. 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 知识出版社,1980

     [3] A·查尔默斯. 科学究竟是什么. 商务印书馆,1982

[4] B·贝弗里奇. 科学研究的艺术. 科学出版社,1984

[5] J·贝尔纳. 科学的社会功能. 商务印书馆,1982

     [6] J·里夫金等.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7]邓小平. 邓小平论科学技术. 科学出版社,1997

     [8]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9]曾国屏等. 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执笔人:____ ________

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签字: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