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收听收看,深入学习领悟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畅谈感受和体会。
院党委书记刘新波:在“十四五”即将完美收官、“十五五”即将盛大开启之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回望“十四五”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新征程上,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有定力和信心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才能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院长、院党委副书记袁小云: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主要讨论对“十五五”规划的建议,为今后五年指明方向!从科技创新到绿色转型,从民生保障到全球合作,中国正以长远眼光布局高质量发展。期待“十五五”期间,经济增长更有质量,百姓生活更有温度,也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
副院长庄林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十四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十五五”发展蓝图即将擘画的关键历史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也为我们思政课教学指明了根本方向。我们要学透学深全会精神,并将其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教学之中。我们要讲清楚五年规划所蕴含的党的坚强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讲透彻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等重大论断的理论逻辑与实践伟力,从而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为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院长助理、基础教研部党支部书记邹艳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擘画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为讲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提供了最鲜活、最深刻的理论与实践素材。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高擎思想之旗,将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精准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讲清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理论认同。其次,要善用“大思政课”,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大叙事,转化为学生可感可知的生动案例。通过对比中外制度实践,引导学生从“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对比中,坚定“四个自信”,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最后,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培养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陈亚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十五五”开局之年的关键会议,为“十五五”指明了发展方向、奋斗目标和六个“坚持”的根本遵循,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踔厉奋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师,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和党中央的战略高度保持一致,引导青年学生把党的创新成果和专业技能结合起来,把专业技能转化为具体行动,转化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我们必须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尤其是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生命力,讲清楚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所在,凸显出文化理论之“根”到实践之“效”的逻辑推进。
心理健康教研室主任叶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十四五”期间,我们全国上下同心,在各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五五”时期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第二个五年,我们应继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引导大学生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同向同行,争做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挺膺担当的时代新人。
中特所党支部书记胡家保: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对国家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深刻发展逻辑。纵观百年党史,每逢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总是能够科学把握历史方位与形势变化,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指引中国人民战胜无数风险挑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使命,更应该弄通读懂学透四中全会精神,做好党的先进理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讲员”,把党的创新理论和战略政策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中,不断激发更多青年大学生主动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来,使他们更好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原理教研部党支部书记刘斌:作为教工党支部书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让我倍感振奋。全会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将高质量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各领域,为我们扎根教育一线指明了方向。教育是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支部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抓实教研室工作的“三个融合”:一是党建与科研教学深度融合,把政治引领嵌入课程思政、师德师风建设,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二是改革与需求精准对接,围绕教育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培育,组织教研室研讨专业升级、产教协同,提升教学适配性;三是服务与发展同频共振,聚焦教师急难愁盼,搭建科研教学服务平台,凝聚团队合力。我们将以“闯”的劲头、“实”的作风,把全会要求转化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实践,让党旗在教育一线高高飘扬!
纲要教研部党支部书记杨冬冬: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环境“动荡不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暗流涌动,甚至在某些主要经济体的政策中大行其道,严重侵蚀着多边贸易体系的根基,这是一个“范式失灵”与“秩序重构”并存的时代。此时召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中国如何应对当前的国际局势作出了重大论断,而新的五年规划也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方向与目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体现了中国一以贯之的深刻发展逻辑,为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提供了坚实的指引。会议强调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等六个“坚持”,既是对中国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未来征程的战略擘画。相信通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规划的科学制定和决策部署,中国将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以更清晰的顶层设计、更完备的制度供给,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毛概教研室主任韩笑鹏:作为高校思政教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让我们倍感振奋且深感责任重大。此次会议谋划“十五五”规划、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征程,为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时代教材与根本遵循。我们尤为关注会议提出的六个“坚持”等战略指引,这正是培育青年理想信念的核心内容。教学中,我们会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案例、“问计于民”的民主过程融入课堂,用历史与现实的维度讲清中国道路的逻辑必然性。更要以全会精神为纽带,推动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嵌入强国建设蓝图。作为铸魂育人的“大先生”,我们要让青年在理解国家规划中坚定信念,在把握时代机遇中勇担使命,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培育生力军。
概论教研室党支部书记郭真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新蓝图,凝聚新共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全会围绕“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六个“坚持”作出重大部署,彰显了党中央深邃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历史担当。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及时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生动阐释其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引导青年学子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激励他们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